服务热线:400 - 660-8381

搜索

友情链接

链接

链接

Copyright © 2006-2012 Petsun.cn. 北京百顺华美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8275号-1  技术支持:中企动力

扫描访问手机站

联系电话:010-62265014

友情链接

新闻动态

NEWS

汽油降价消费者不解渴 国内油价未进入下降通道

汽油降价消费者不解渴 国内油价未进入下降通道

分类:
公司新闻
作者:
来源:
2017/07/24 19:59
评论:
昨日零时,广东省内加油站的价格牌悄然翻开令人欣喜的新页:90号汽油4.41元,93号汽油4.75元,97号汽油5.15元。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油价便搭乘国际油价的顺风车一路上扬。在此期间,有不少业界分析人士判断,油价继续上涨是大势所趋。于是,在广大消费者看来,指望油价下跌无异于一个渐行渐远的梦想。
 
  然而,2007年刚刚开始,国际油价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而不断大幅下挫,截至昨日,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原油期价已分别下跌了约11%和14%。在此背景下,国内消费者呼吁油价应势回落的声音不断增强。
 
  在内外两股力量的“挤迫”之下,国家发改委终于“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于近日正式发出通知,决定从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同时将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90元。
 
  国内油价此番调整是否与消费者的预期合拍?在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调的背景下,国内油价下调的空间有多大?今后油价还会不会反弹、有多大的反弹空间?……
 
  消费者
 
  调整幅度未达预期
 
  上述消息甫一发布,立即成为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的焦点话题,而各地成品油企业也迅速作出反应,相应调整了其零售价。
 
  记者注意到,执行新的零售基准价之后,北京市场上的汽油价格每公升分别减少0.17元至0.21元不等;此外,上海、广东、江苏、湖北、重庆、陕西、沈阳等地的汽油价格也出现了相近幅度的下调。
 
  与之相关的是,新浪网正在进行的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受访网民认为油价下调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较大,还有近七成的网民认为此项政策可能会成为激发自己购车热情的新动力。然而,与上述两组积极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记者发稿前,有超过九成的网民对于油价此次下调的幅度表示“不满意”。
 
  对汽油价格的降幅抱有不满情绪的还包括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北京晓海出租车公司的一位的哥就告诉记者,油价下调对自己是好事,但这次降幅太小,对自己的收入起不到很大作用,“一升汽油降1毛9,这等于说我跑上两天耗掉50升油还省不到10块钱”。
 
  “涨价的时候一涨就是4毛,可到了降的时候还不到涨的一半。”北京的一位私家车主更是抱怨满腹。他声称,“这次降价的幅度太小了,和以前的涨价完全不成比例,对于我们家来说,今后减少的开车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国家下调油价本是顺应民意,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为何广大消费者对此依然怨言重重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国内油价调整幅度未达消费者预期,“下降的幅度确实有些软绵绵,让消费者觉得不解渴”。
 
  专家
 
  油价上调难下调更难
 
  不难看到的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连续10余次上调了油价——在每次油价调整的过程中,油企和政府有关部门都曾遭到消费者的强烈质疑。
 
  “上调价格难,降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中石化北京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来我们平时卖出的价格就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再降价的话,我们做的就真是赔本买卖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蒋洁敏也表示,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从2003年平均每桶28.4美元上升到2006年1至9月平均每桶66美元,上升了132%;而我国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从紧调控,虽先后13次调价,但汽油价格的累计涨幅为72%,柴油为67%,远低于原油价格上涨的速度。
 
  “为把油价控制在公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国对成品油进行了政府定价,而这个价格要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我们的成品油价格也还是倒挂的。”蒋一再强调说,“现在,国际油价虽然回落,但即使是上调过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依然低于回落后的国际市场价格。”
 
  能够印证蒋上述观点的数据是,2006年12月,国内汽、柴油出厂价分别为每吨5200元和4570元,而同期新加坡汽、柴油出厂价每吨折合人民币5509元和5352元,国内比国际市场分别低309元和782元。
 
  纵然油企有其现实的苦衷,但是,油价会不会因消费者依然不满而继续下调依然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认为,虽然近期国际油价有所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也要立即下降。在查看来,一桶原油从沙特到上海,再到炼油厂、加油站,中间存在着价值链条、成本链条、利益链条,不是说国际油价下降,国内油价就要马上下降这么简单。
 
  专家认为,即便国际油价还会继续下滑,但是国内油企会从自身盈利角度考虑,这决定了国内油价尚未进入下降通道,持续下调的空间并不大。
 
  机制未改
 
  短期内油价将维持不变
 
  面对国际油价的起起落落,国内油企们思考最多的依然是自身的盈利问题,常被他们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远未与国际接轨”。
 
  受访的专家们也大都认为,油价难以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而适时起落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虽千呼万唤却始终没有走上前台。
 
  据记者了解,本月底,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及三大石油巨头等相关企业将聚首全国石油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外界看来,这次会议有望最终催生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
 
  “如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能顺利出台,国内成品油价格肯定会进行调整。”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富强博士分析,“当国际油价高涨时,国内一直存着‘油价倒挂’,这也是国家发改委连续两年补贴中石油和中石化,尤其是中石化的原因。所以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之后,成品油价格肯定要调整。”
 
  杨认为,如果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出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那么,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很可能借“与国际接轨”之名掀起新一轮的涨价风潮。“因此,现在看来,也许2007年才是中国能源市场涨价的最高潮。但也要看时机。因为如果燃油涨价的话,有些部门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交通部门。”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不久前国家商务部刚刚出台《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而国家发改委紧随其后出台新机制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目前的思路可能是,发改委将根据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以及新能源的普及效果等因素,对新机制作出进一步调整。由此推测,在短期内成品油价格会维持不变”。昨日零时,广东省内加油站的价格牌悄然翻开令人欣喜的新页:90号汽油4.41元,93号汽油4.75元,97号汽油5.15元。
 
  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油价便搭乘国际油价的顺风车一路上扬。在此期间,有不少业界分析人士判断,油价继续上涨是大势所趋。于是,在广大消费者看来,指望油价下跌无异于一个渐行渐远的梦想。
 
  然而,2007年刚刚开始,国际油价受制于诸多现实因素而不断大幅下挫,截至昨日,纽约和伦敦市场的原油期价已分别下跌了约11%和14%。在此背景下,国内消费者呼吁油价应势回落的声音不断增强。
 
  在内外两股力量的“挤迫”之下,国家发改委终于“根据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于近日正式发出通知,决定从1月14日起将汽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同时将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降低90元。
 
  国内油价此番调整是否与消费者的预期合拍?在国际油价近期大幅下调的背景下,国内油价下调的空间有多大?今后油价还会不会反弹、有多大的反弹空间?……
 
  消费者
 
  调整幅度未达预期
 
  上述消息甫一发布,立即成为国内外各大新闻媒体迅速跟进报道的焦点话题,而各地成品油企业也迅速作出反应,相应调整了其零售价。
 
  记者注意到,执行新的零售基准价之后,北京市场上的汽油价格每公升分别减少0.17元至0.21元不等;此外,上海、广东、江苏、湖北、重庆、陕西、沈阳等地的汽油价格也出现了相近幅度的下调。
 
  与之相关的是,新浪网正在进行的一项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过半的受访网民认为油价下调对于自己生活的影响较大,还有近七成的网民认为此项政策可能会成为激发自己购车热情的新动力。然而,与上述两组积极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截至记者发稿前,有超过九成的网民对于油价此次下调的幅度表示“不满意”。
 
  对汽油价格的降幅抱有不满情绪的还包括出租车司机和私家车主。北京晓海出租车公司的一位的哥就告诉记者,油价下调对自己是好事,但这次降幅太小,对自己的收入起不到很大作用,“一升汽油降1毛9,这等于说我跑上两天耗掉50升油还省不到10块钱”。
 
  “涨价的时候一涨就是4毛,可到了降的时候还不到涨的一半。”北京的一位私家车主更是抱怨满腹。他声称,“这次降价的幅度太小了,和以前的涨价完全不成比例,对于我们家来说,今后减少的开车成本是微不足道的。”
 
  国家下调油价本是顺应民意,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么,为何广大消费者对此依然怨言重重呢?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位专家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国际油价连续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国内油价调整幅度未达消费者预期,“下降的幅度确实有些软绵绵,让消费者觉得不解渴”。
 
  专家
 
  油价上调难下调更难
 
  不难看到的是,自2003年以来,我国根据国际油价的变动连续10余次上调了油价——在每次油价调整的过程中,油企和政府有关部门都曾遭到消费者的强烈质疑。
 
  “上调价格难,降价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中石化北京公司的一位管理人士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来我们平时卖出的价格就明显低于其他国家,再降价的话,我们做的就真是赔本买卖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总经理蒋洁敏也表示,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从2003年平均每桶28.4美元上升到2006年1至9月平均每桶66美元,上升了132%;而我国对成品油价格实行从紧调控,虽先后13次调价,但汽油价格的累计涨幅为72%,柴油为67%,远低于原油价格上涨的速度。
 
  “为把油价控制在公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我国对成品油进行了政府定价,而这个价格要远远低于国际市场。在目前国际原油价格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我们的成品油价格也还是倒挂的。”蒋一再强调说,“现在,国际油价虽然回落,但即使是上调过的国内成品油价格,依然低于回落后的国际市场价格。”
 
  能够印证蒋上述观点的数据是,2006年12月,国内汽、柴油出厂价分别为每吨5200元和4570元,而同期新加坡汽、柴油出厂价每吨折合人民币5509元和5352元,国内比国际市场分别低309元和782元。
 
  纵然油企有其现实的苦衷,但是,油价会不会因消费者依然不满而继续下调依然是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源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查道炯认为,虽然近期国际油价有所下降,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也要立即下降。在查看来,一桶原油从沙特到上海,再到炼油厂、加油站,中间存在着价值链条、成本链条、利益链条,不是说国际油价下降,国内油价就要马上下降这么简单。
 
  专家认为,即便国际油价还会继续下滑,但是国内油企会从自身盈利角度考虑,这决定了国内油价尚未进入下降通道,持续下调的空间并不大。
 
  机制未改
 
  短期内油价将维持不变
 
  面对国际油价的起起落落,国内油企们思考最多的依然是自身的盈利问题,常被他们挂在口边的一句话是,“国内成品油价格远未与国际接轨”。
 
  受访的专家们也大都认为,油价难以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变化而适时起落的根源在于,我国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虽千呼万唤却始终没有走上前台。
 
  据记者了解,本月底,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委及三大石油巨头等相关企业将聚首全国石油市场管理工作会议。在外界看来,这次会议有望最终催生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
 
  “如果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方案能顺利出台,国内成品油价格肯定会进行调整。”能源基金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富强博士分析,“当国际油价高涨时,国内一直存着‘油价倒挂’,这也是国家发改委连续两年补贴中石油和中石化,尤其是中石化的原因。所以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之后,成品油价格肯定要调整。”
 
  杨认为,如果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出台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那么,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很可能借“与国际接轨”之名掀起新一轮的涨价风潮。“因此,现在看来,也许2007年才是中国能源市场涨价的最高潮。但也要看时机。因为如果燃油涨价的话,有些部门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如交通部门。”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不久前国家商务部刚刚出台《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而国家发改委紧随其后出台新机制的可能性很小,因此,“目前的思路可能是,发改委将根据管理办法的运行情况,以及新能源的普及效果等因素,对新机制作出进一步调整。由此推测,在短期内成品油价格会维持不变”。